怪物永遠是電影裡引人注目的角色,因為它的外型與行動總是異於常人,可以帶給觀眾想像力上的滿足。好萊塢有一陣子沒有大製作的經典怪物電影了,Van Helsing / 凡赫辛竟然可以一次招攬環球影業三大怪物:狼人、吸血鬼、科學怪人。身為怪物電影的愛好者,說什麼也得買票入場看看。
這三大怪物在環球影業的過去作品裡,可是風風光光的,各自都拍了數量不少的傑作,凡赫辛當然得先向這些作品致敬一番,片頭赫然就先來個黑白處理。
雷電交加的夜晚、憤怒的村民、陰森的古堡、手術台上的怪物即將就要張開眼睛,這些鏡頭透過黑白處理,還真的讓人懷念起過去老電影的那種淒冷詭異氛圍。加上之後的科學怪人誕生/博士遇害/村民縱火燒毀磨坊/科學怪人怒吼/德古拉的降臨,這一連串的動作橋段拍的緊張,與氣氛倒也相輔相成,凡赫辛的前十分鐘,作為怪物恐怖電影,可以說是尚稱合格的。
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凡赫辛無情地否決了這句話。凡赫辛本人的初登場便令人失望,導演強烈希望將凡赫辛塑造為銀幕新偶像,希望”觀眾能遠遠地看到他就知道其人為凡赫辛”,但仔細一看,凡先生身穿大衣馬靴,頂多頭上帶著個西部牛仔帽。穿著這種路邊阿狗阿貓也上身的服裝,哪有什麼辨識度可言!
好吧,“佛不用金裝還是一樣的佛”,莫以衣著論高低。要當個怪物獵人,”機司”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凡先生的武器再次暴露了導演的創意有限。話說導演的前作Mummy / 神鬼傳奇系列,左看右看明明就是法櫃奇兵系列的翻版之作,但主角偏偏不像瓊斯博士以智慧取勝,一出手就是雙槍,背後一抓就是shotgun,怪物來了子彈招呼,十足的大美國威權主義。沒想到到了19世紀的凡赫辛,雙槍依舊,獵槍改成了十字弓,還是這些槍啊砲的,想起同樣上山下海尋訪傳說怪物的Hellboy漫畫裡,Hellboy總是帶著聖人遺骨或是各式圖騰、符咒、吉祥物,這麼富有古意的風格與凡赫辛相比,不禁令人失笑:怪物在今日的速食文化裡,也被矮化成不具文化意義的槍下亡魂。
凡赫辛本人則比他的武器更加無趣,本片雖然積極靠攏007風格,但至少007還會說幾句冷笑話應景,凡赫辛本人不但談話無味(台詞只有”是””嗯””不!””我要殺了你!”之流),甚至無男人魅力可言,與女主角的互動貧乏,最後的一吻根本只是應應景罷了。事實上不只凡赫辛無聊,女主角可發揮的空間更少,凱特貝琴薩迷人的細眼被畫上了宛如黑眼圈的眼影,再配上拗口的口音,外型就已經從美女淪落為怪物的一員,最後甚至無意義的犬死(..明明之前被吸血鬼新娘東摔西撞幾十下都沒事…),凱特貝琴薩再度自Underworld / 決戰異世界後被糟蹋了……..至於另一丑角卡爾,更是直接將007電影裡的Q加以拷貝之後,再塞入書呆子形象而成的平板角色。
主角令人失望,但還沒提到三大怪物呢!吸血鬼的新娘出場表現還不錯,三人至少身材姣好面容妖艷,符合一般電影裡對女吸血鬼的描述,冷笑裡露出尖牙的鏡頭更有些”笑裡藏刀”的恐怖。而狼人變身的鏡頭用撕裂皮膚來表現,的確是有些創意,但也僅止於此,全片就像一個毛茸茸的大孩子蹦來跳去而已,代換成大金剛之類的也無可厚非,完全沒有展現狼人獨特的魅力。而科學怪人的戲份最少,設定也最殘缺,除了”生命之鑰”的不合理設定之外,也沒有再多加著墨。最後最重要的吸血鬼,身為最後的魔王與能力最強的怪物,卻也是電影裡最富喜感的角色,Richard Roxburgh竟然如此不適合這個理應高貴優雅的怪物,許多應該表現帥氣的動作感覺令人做作發噱,更不用說展現吸血鬼能力的時刻,竟然只是變身成一個力量強大的肌肉巨人,實在很難讓人把這個角色跟想像中神秘的吸血鬼連結在一起。
這些角色不具吸引力,劇情安排則更加空洞乏味。雖然從1994年的Speed / 捍衛戰警開始,動作電影的劇情部份就被逐年刪減,只重視在電影裡動作橋段的展現,但我驚訝地發現,不過十年的光景,凡赫辛就已經展現此類電影的極至:完全沒有敘事劇情,全片的結構就是透過華麗場景裡的特效動作橋段,彼此串聯而成。至於故事要如何接續,只要在動作橋段裡主角的對話就可以交代下一段劇情該如何走,觀眾完全不需要花頭腦去解迷推理。而這樣大規模特效的轟炸,竟然也可以撐起一部超過兩小時的電影,完全是低估了觀眾的想像力,導演想要讓觀眾大腦完全沉睡的用心,某種程度真是值得鼓勵。
本週台灣與美國同步上映,目前還不知道凡赫辛的整體票房如何,但是就台灣目前網路上的評價看來,凡赫辛這種”披怪物皮賣特效”的手法,觀眾似乎非常買帳,可以想見,好萊塢日後的製片方針也許會大規模改變也說不定,而Armageddon / 世界末日、Godzilla / 酷斯拉等片翻身進入史上百大名片也是指日可待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