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 CG、混亂、影像迷宮 – Immortal / 女神陷阱

懷著對漫畫的喜愛,我對Immortal(ad vitam) / 女神陷阱坦言是有著相當高的期望,尤其是在本週,同樣是改編電影的特洛伊搞砸了之後……

immortel.jpg

女神陷阱在上映的宣傳辭裡提到:

“本片共計動用了數百名專業的藝術家、建築師、及CGI專業動畫工程師,精準的將未來的紐約市搬上大銀幕,並且將真人和3D人物、場景做十分完美的結合。製片也砸下鉅資,終於拍出一部可以和美國電影工業相抗衡的科幻電影。光動用在3D人物或場景上的製作費用就將近伍千萬美金,創歐洲電影史無前例的砸錢紀錄。”

畢竟如果要完整呈現恩奇畢拉筆下的未來頹廢紐約、變種人與埃及神共處的世界,不用到大量的CG,恐怕是很難表現出那種氣氛的,我也很期待在平面的書頁上就很吸引人的繁複場景,在大銀幕上會有怎樣的表現。而不只是場景設定,太陽神何若斯與苦命主角尼可波勒”合體”的特殊效果、女主角吉兒的藍色眼淚、兇猛的魚型變種人殺手等,我也很好奇這些奇妙造型的平面人物,該如何化成電影裡的立體角色。

我已經有心理準備會有大量的CG,但沒想到,”大量”根本無法形容CG的數量,這根本算是一部全CG電影!不但幾乎所有的室內室外造景都是CG作成(大概只有女主角的房間、女醫師的辦公室與船艙內的鏡頭是實景配上CG裝飾),最誇張的是,連大部分的角色都是CG動畫人物!全片的人類演員似乎只有男女主角、化為人形的紅衣變種殺手、女醫師、與約翰(事實上我分不出來他是真人還是動畫人orz)五個角色是真人演出,其他所有角色通通是CG構成。

這樣大量而華美的動畫處理,的確一如過去的Fifth Element, The / 第五元素或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 / 星際大戰首部曲等,營造出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未來城市,不過這種全由CG處理的電影手法,也讓我在觀賞本片的十分鐘裡,還誤以為我在看相同性質的Final Fantasy: The Spirits Within / 太空戰士或Avalon / 歡迎登錄虛擬天堂的續集呢!

說實話,我不明瞭為什麼本片需要連人物角色都以CG處理。也許是因為在恩奇畢拉的筆下,未來世界基因技術發達,人體全身器官都可以隨意更換,老頭子也可以拉皮變的年輕貌美。可能為了要諷刺未來的完美世界,所以恩奇畢拉故意大量使用完美的動畫人物。但是這些動畫角色,儘管連毛細孔都清晰可見,但演起戲來硬是少了一股人味,像是奸詐的參議員政客、懷著過往傷痕的追凶警探,明明都是可以很有戲味的角色,但都令人覺得表現不足,而只是淪為負責串起劇情的角色,令人感到可惜。

不過姑且不論這樣一部CG電影的做法是否明智,我在觀看女神陷阱時,忍不住昏昏欲睡。電影似乎著重在塑造一種疏離的氣氛,但在鋪陳劇情上漫不經心。主角尼可波勒出場時大多吟念著饒口的詩詞,的確是有些人事全非的蒼涼感(他被冷凍囚禁三十年),但詩詞的內容旨在描述當時主角的心境,根本沒有交代主角背景的作用,觀眾勢必是看的呵欠連連。而不幸的是,不只是男主角,幾乎所有角色的來歷,從片頭到片尾都沒有交代,這種做法讓全片的敘事部分變的非常的薄弱,觀眾對整部電影的劇情了解,可能只知道太陽神要傳宗接代這件事而已。但為什麼要傳宗接代?他犯下什麼罪孽?女主角的似人非人身分(這部分完全沒有交代)?約翰的來歷?警探與女醫師在故事中的意義?這些迷團讓非讀者的觀眾完全毫無頭緒,不論原著裡有沒有交代這些劇情,電影結局時都隻字未提,這帶給觀眾觀影極大的負擔。

看完以原著”諸神混亂”與”女人陷阱”改編的”女神陷阱”,走出戲院時,我的腦袋倒真的像是踏入混亂的陷阱堆當中:彷彿踏入書中的腐敗紐約,但不知道電影裡所要表達的意涵目標為何,只覺得眼前滿滿都是五光十色的CG圖像。我想與其踏入電影版本的影像迷宮,還不如坐在家裡翹腳看漫畫,來的舒適且直接。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