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 泡麵、救世主、絕世武功 – 功夫 / Kung Fu Hustle

周星馳暨戲如人生的”食神”之後,剛好與世足賽熱潮一起推出的”少林足球”,在亞洲地區來說,可以說比世足賽引起更多普羅大眾的熱愛,還成為本地青少年的言行遵循偶像,對星爺一舉一行的熟悉程度,甚至變成年輕世代裡是否跟上潮流的準則。周星馳這三個大字,已然變成當今華人影壇票房與人氣的最佳保證。而”少林足球”的成功之後,馬上開拍的功夫 / Kung Fu Hustle,由於劇組高度保密劇情,星爺接下來要賣什麼膏藥,要帶給我們什麼驚喜,當然是更加眾所矚目萬眾期待。


功夫的最終版海報與日版海報

香港電影一直有如是一塊吸水快速的海綿,它吸收他國影壇(大部分是好萊塢,近年往日韓靠攏)的精華,快速咀嚼消化之後,加上各個導演自身的長項,而後快速地推出一部一部的類型電影。像是過去提過的善於玩弄氣氛的”凶榜”余允抗,結合兄弟義氣與飛撲雙槍的”英雄本色”吳宇森等人都是最好典範,周星馳這位從電視節目主持人一路作到導演的香江明星也不能免俗。在少林足球裡,我們除了看到體育勵志類型片中一貫地”加倍努力==冠軍”、”對手必用奸詐狡猾犯規招數”的常見元素外,周星馳試圖加入”現代社會、功夫沒落”的劇情,也透露出一絲”過氣英雄,時不我予”的感嘆。而此次籌備三年的”功夫”,是亞洲觀眾特別熟悉的動作類型電影,可運用的經典橋段與戲劇元素更是繁如天星,周星馳在執導”功夫”上,想必是更加遊刃有餘得心應手的。

那麼單就諧仿的角度來看,片中豬籠城寨的芸芸眾生一開場,藉由主角假扮流氓鬧場失敗,營造出一種過往俠義片常見的”賣油翁大敗養由基”的氣氛,但等到斧頭幫的侵襲展開,已經到生死關頭的地步,城寨眾人竟只有三人出手,暴露出邏輯上的破綻(這一點在事後眾人抗議收租婆行為時更顯突兀)。而諧仿在角色的塑造上,更取用了經典武俠小說的角色名,但諧仿的部分僅止於名稱與造型錯亂上的喜劇效果,沒有更進一步利用原角色的行為事蹟好好利用,實為可惜之處。這些搔不到真正癢處的諧仿,也只能讓觀眾在看到的當時得到一時的歡樂,連過往星爺電影裡一些無厘頭但卻讓人記憶深遠的諧仿名橋段,這次也所剩無幾。比起他過去電影裡,那些對類型片出人意料的諧訪(清官復仇記卻引申出”貪官貪,清官還要更貪”、被鬼掐死而復活竟可以說是”七孔流血是七孔流血、死是死”),這次功夫諧仿的力道是明顯遜色了許多,似乎星爺在自己執掌編導大權後,對專心致志把”全片灌滿有創意的翻版笑話”這件事已經頓感乏味了,因此片中突然無意義地出現鬼店 / Shining, The 裡的滾滾血潮,就更像是純粹的剪貼作業。

也許星爺不想再瘋狂痴癲地單純搞笑,但單就劇情來看,星爺的主角角色將近開片二十分鐘才出場,讓觀眾很明顯感受到這不再只是一部”周星馳”電影,可以把目光多聚集在其他的角色身上,這樣的努力十分可佳,但當觀眾的注意力分散在豬籠城寨與斧頭幫之爭時,星爺的劇情卻顯得格外單薄,唯一的女主角甚至比過往星爺電影更加花瓶(她連台詞都省略了!),花瓶到原本花瓶應該剩下的價值(例如主角奮鬥的意義是為了花瓶、或花瓶是主角與奸角對決的原因)都沒有,女主角儼然只是主角過往人生中的一個路人A,拿掉她對整個故事全然不顯突兀,雖說香港電影裡女性角色總是扁平,但”功夫”裡的可憐啞女也未必太過人微”言輕”了吧!而這種情況其實也凸顯了”功夫”裡劇情的生硬,城寨與斧頭幫之爭與主角奮鬥之路兩段劇情是全片的主題,但兩段劇情就像洞房當天才認識的夫妻,根本是同床異夢南轅北轍,劇情之間根本沒有什麼呼應,這樣的生澀在片中藉由許多破綻一一呈現(例如星爺與收租婆賽跑,兩人跑到天昏地暗,但日後城寨要找一個武學奇才時,收租婆卻絲毫沒有頭緒),導致主角最後棄暗投明這個讓兩段劇情結合的契機,顯得薄弱無比,根本無法自圓其說。

但是城寨的劇情上,元華元秋這些活靈活現的高手還撐的有聲有色,觀眾被角色性格吸引之下可能可以忘卻故事邏輯上的失敗,但主角劇情上大量的一廂情願與語焉不詳,就算是當代笑匠周星馳也欲振乏力,主角中毒發功的劇情原本猜想是最後變身的關鍵(重傷之後無意識發功,讓我聯想到同樣無意識發功的”中華英雄”之”睡夢羅漢拳”),但最後竟然依憑著一句”意外開通了任督二脈”,主角威能不但發揮到極點(明明之前的小傷就可以把鐵壁打到變形….),甚至連性情都瞬間大變,從偷雞摸狗的小混混頓時變成氣度雍容的一代武學宗師,姑且不論練如來神掌會不會性格大變,看到粗淺解釋佛學的駭客任務 / Matrix裡,同樣身為救世主角色的Neo都得花上整整兩小時去改變性格,”功夫”裡的救世主養成還真是比泡麵都更加速成!

觀眾看駭客任務,是一集茫過一集,看完三部曲可以完整說出劇情的觀眾,除了導演自己之外,大概只剩下虔心研究的粉絲們。但不論劇情如何深奧,所有觀眾都可以同意,配合袁和平的武打與豐富場景設計的駭客三部曲,絕對是一場視聽特效的豐富饗宴。而”功夫”是不是另一部駭客任務的翻版呢?比起少林足球,描寫奇幻武功的”功夫”自然是特效多過幾倍,但也許是因為題材的不同,我卻感覺描寫現代社會的少林足球在特效運用上高過理應精采許多的”功夫”,”功夫”裡時常出現人物被打飛跌落的畫面,最後讓人想起駭客任務中Neo百人對打的以一檔百橋段,有更多的人物飛上落下,但是跌落的效果卻有如麻薯墜地,一點物理彈性都沒有,又有如主角與收租婆賽跑的橋段不談藍幕結合太過明顯的問題,連人物跑步的姿勢,處理的效果都實在不佳,讓人有未盡全功之感。但是在當今科技發達的影壇,特效也不過只是大量資金與時間投住即可獲得的成果,與特效結合的創意才是最寶貴的元素,片中最有創意的彈琴雙刺客,把音符中的殺意實寫化的點子值得稱讚,幾個暗殺的橋段也蠻有意思,殺人音符從背後步步進逼的橋段,結合了背景音樂與劇情,音樂加快不但營造了緊張感,這種令人緊張的音樂本身也就是一種凶器,十分有趣。但除此之外,特效不盡完美的”功夫”卻也是普遍新意欠奉。一部描寫功夫,甚至以功夫為題的電影,武打場面卻沒有把傳統武術中的精華呈現出來(竟然請了袁和平還是這種成績),除了前段短短的三人亮招之外,其餘則都淪為以力搏力的低次元猩猩格鬥,火雲邪神的招式(這個竟然用一快制三先就呼隆過去了!)、蛤蟆功、如來神掌,這些只聞其名的神妙武功,導演竟然沒有借題發揮,真是連當年只是純粹笑鬧片的”摩登如來神掌”都勝出許多(人家至少還打了四五招呢),唯一讓人耳目一新的太極拳另類解釋,則只能說是重重失望中的小小驚喜了。

在看功夫之前,我已經被媒體的”功夫”熱潮沖得頭昏眼花,看完”功夫”,不但沒有星爺一貫帶來的滿足感,還被大量粗略特效搞的七葷八素。步出電影院,腦中全是這股”功夫”帶來的混亂。我看著戲院外印著豬籠城寨的電影海報,卻越發清楚地感覺到,裡裡外外都千瘡百孔的”功夫”也像是敗絮其外的豬籠城寨外觀一般,但電影裡的城寨是臥虎藏龍,金玉其中,而看來熱熱鬧鬧的功夫卻竟是如此食之無味。片中最後一招如來神掌救了所有的人,但周星馳的葫蘆裡,是不是還有一招壓箱的絕世武功沒使出來?滿是失望的我,只能帶著失望,充滿期待地繼續等待下去。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