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 生命、西部風、美食家列傳 – タンポポ / 蒲公英

一位中年婦人面前有一碗叉燒飯,她夾起了叉燒,咬了一口,突然她的表情扭曲了起來,在那瞬間張大的嘴巴裡,一股吼聲驚天動地傳來:”為什麼讓我吃到一碗這麼好吃的叉燒,如果我以後吃不到怎麼辦?”這是眾人皆知的God of Cookery / 食神橋段,也許有人對這種漫畫式的劇情表現覺得太過誇張無厘頭,怎麼可能有人為了吃這麼哭天喊地? 我認為,有人會有這種疑問,是因為他們沒有看過1985年由伊丹十三所拍攝的タンポポ / 蒲公英。



食神整部戲架構完整,是我很喜歡的電影,但是如果說以食物為題的食神是一部美食電影,則又稍嫌籠統了點,食神的主旨還是在於英雄自身定位上的認定與性格的再塑造,其實食物只是整個故事的一個引子而已。而蒲公英在開演的三分鐘裡,似乎是在宣示這是一部以美食為主題的電影,立刻扎扎實實地給觀眾上了一堂”品味拉麵課”: “首先得細細觀察整碗麵的姿態,注意麵湯上的浮油,注意被麵湯浸濕的海苔,在湯中載浮載沉的蔥,還要注意靜靜地沉在湯裡的叉燒….”,怪了,吃麵就吃麵,幹嘛先看麵長的什麼樣子呢,接著的動作更加精采….”把筷子打開,再用筷子溫柔地刮過拉麵”…這是幹嘛? 性急的觀眾可能已經破口大罵了,難道吃麵還得先給麵按摩嗎? 這時畫面上的老師傅微笑地慢慢說道,”這是對拉麵的愛情表現啊!” 原來,吃東西不只是單純的餵飽肚子而已,在某些人的眼中,吃一碗拉麵,是要下這麼多工夫,付出這麼多的關心。與其說是吃麵,不如說是跟拉麵談一場認真的戀愛!


吃麵時候要先按摩麵條….喝了湯還要深深呼吸

開場五分鐘的拉麵課,其實已經揭露了蒲公英不只是一部以食物為主的電影,更是一部將”吃”化為藝術層面的感受、以及對於”飲食”這項動物行為獻上無盡尊崇的頌歌。但是先暫且不管蒲公英的內涵,它主線劇情的進行方式已經帶給人一種新鮮好奇感,雖然是神祕的過路司機幫助寡母孤子學習一身拉麵絕技,但這種在日本綜藝節目”拯救貧窮大作戰”裡不時可以看到的劇情裡,蒲公英卻用了西部牛仔電影的元素加以包裝,神秘司機無論何時都戴著牛仔帽(他駕駛的運水車頂甚至有一個牛角!),壞人也大多穿著西部風格的皮衣,名字也都是英文名,甚至連片尾司機翩然離去的劇情,都像極了Shane / 原野奇俠等西部電影裡結束的模樣。用西方的電影元素去包裝日本拉麵故事,伊丹十三這種”洋皮和骨”的敘事方式,再次展現了他不羈規範的拍片風格,他把本片稱為是一部”拉麵西部劇”,這種嘗試就算在今日看來也覺得新奇。


山崎努本身就是一位銀幕鐵漢,拉麵店裡五個打一個也不怕

而除了主線劇情之外,蒲公英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在片中穿插了數段與主線絲毫無關聯的短篇旁支劇情,並且使用不同的戲劇風格加以包裝,像是乞丐帶著小孩偷摸進他人店裡廚房煮蛋包飯一段,根本是卓別林式默劇的表演方式;而役所廣司飾演的白衣男劇情,則是與情婦利用各種食物大玩性愛遊戲,比起廣為人知的Nine 1/2 Weeks / 愛妳九週半(1986)還早一年….許多觀眾也許會對這些旁線劇情感到困惑,有些影評更認為這些與主線劇情無交集的故事,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但只要仔細觀察這些片中的小故事,可以發現每一段都跟食物有著緊密的關係。不管是被告誡吃了麻糬就會死卻一意孤”吃”的老人,或是被捕之前也要吃一口北平烤鴨的騙子,這些故事裡,食物有時是誘惑人心的魔物,有時是通往死亡的車票,有時是開啟性愛高潮的鑰匙,但這些故事相同之處是,食物往往代表著天平上危險的一端,主角們為了享受那極上的口腹之慾,必須奉獻出自身寶貴的東西,甚至得用生命做為代價,但無論吃了之後得到多悽慘的下場,鏡頭特意地拍攝每個人張大嘴巴享受美食的特寫,以及咀嚼品味之後那失神的微笑。”吃”這個再簡單不過的動作,此時變成了一項神聖的任務,一項臣服於生命之力的崇拜,一種死而無憾的毅然決然勇氣,就算他們吃了之後會墜入地獄,至少也是狂笑滿足地墜入。蒲公英描寫這種對吃的景仰以及對生命的讚頌,使用了極度誇張的手法,在美食之前,每個人都吃的狼吞虎嚥不顧形象不顧身分格調,無形之中不但是在嘲笑現實權威的壓迫,甚至是在嘲笑那無力抵抗的死亡,伊丹十三常常被認為是公開挑戰虛偽與威權的導演,在蒲公英裡可以看出,他不是一昧地批評這些不公的現象,而是盡情地描繪更巨大更深層的感情,在這些雄偉的人類本能之下,無論是多麼僵化的制度與階級觀念,馬上變得可笑脆弱起來,這種無聲的批判反而更讓人感到信服。


明明不能吃麻糬還吃的結果,必須用吸塵器吸出來


用嘴巴傳蛋黃,性感至極

回到主線的劇情,司機為了讓老闆娘可以獨當一面,帶著她尋訪各地的美食家們,這裏使用了武俠片中常見的”臥虎藏龍”元素,衣衫不整的遊民竟然通通是法國料理的達人,一個富豪的私人司機卻是作麵的專家,連殺鱉取血都一刀呵成,甚至連流氓老大都有自己的招牌拿手菜,彷彿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美食哲學與烹飪絕技,看他們侃侃而談各自的料理所長,觀眾也見識到了各式各樣美食製作的教學,而當老闆娘學習了每個人的獨門武功之後,最後終於成功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拉麵,不但感動了這些專家,這樣的劇情高潮也宛如武俠電影中的主角神功初成,觀眾絕對也會隨之感動。


遊民美食集團的導師,其實是各式料理的專家

整部電影除了算是一部美食家列傳之外,作為故事主體的食物當然也是五花八門,從拉麵開始、葫蘆捲、味增湯、義大利麵、鮮奶油(這是我看過最好吃的奶油XD!!)、冰淇淋、蕎麥麵、韓國烤肉等等數十種,可以說是東西方食物的大匯演,由於種類之多,各個角色又都吃的嘖嘖出聲,對觀眾而言,觀影的兩個小時,根本是一種胃袋的折磨,看著銀幕上熱騰騰的食物,表面閃耀著金黃的油光,吃不到的觀眾彷彿化身了”料理東西軍”裡的敗軍,出了電影院想必是馬上衝入餐廳大快朵頤,聽說有外國人甚至因為片中的拉麵拍得太過美味,專程飛來日本品嚐美食,一部電影可以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可見它的精采,也可以了解到,”食色性也”,這種生命的天賦能力,是超越語言、種族與文化之上的。


吃吧! 吃吧! 不必裝淑女! 不必怕蛀牙!

由於是二十年前的電影,可以看見許多目前日本的老牌演員年輕時的英姿,像是現在打入世界影壇的渡邊謙,當年還是個活蹦亂跳的小夥子,而飾演神秘司機的主角山崎努,不常微笑的堅毅臉孔,還真的有點西部老牛仔的氣味,而飾演女主角老闆娘的宮本信子,則是導演伊丹十三的夫人,雖然已經是歐巴桑的年紀,但是時而嬌羞、時而堅強,自然流露出一種可愛的姿態。除此之外,好像要跟千奇百怪的食物抗衡一般,出演的演員也是眾星雲集,役所廣司、安岡力也、津川雅彥、橋爪功等等,通通是現今日本影壇的實力中堅演員,蒲公英除了是美食的饗宴之外,也是巨星們各自較量實力的精采擂台。


蒲公英就是本片的女主角的名字,也是日後她開的拉麵店名

本作雖然只是伊丹十三的第二部電影,但也被尊為伊丹導演生涯的代表作,要享受富有創意、突破成規的伊丹風格,從蒲公英開始是個好選擇。

0則留言 追加

  1. Milena表示:

    是的 之前也看到這一部片
    一開始覺得有些地方很怪 也毫不相干
    但後來這片子慢慢在我心中沉澱
    讓我難以忘記
    每回想一次 又都有新的體悟
    相當推薦!

  2. yannru表示:

    您好,抱歉打擾。

    我是台北大學中文系的學生,由於這學期系上某課程的學期報告有飲食文學這項主題,而我負責電影的部份,希望能向您申請引用圖一左的海報圖片。
    因為任課老師會將報告內容放置在網路上,也有出版的可能,希望您能同意,謝謝!

  3. cyber runner表示:

    伊丹十三的片子都很有意思
    可惜死的早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