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沒有比這證明國家定位、更有政治意味的活動了。今年的10/10國慶,日本京都的橘高校吹奏樂部來幫台灣慶生了,這代表什麼意義?
我們先不提這群橘色活躍的惡魔,先來提提 2022 年對台灣與日本代表的意義。
2022 年的 50 年前,中國與日本正式建交——而台灣也與日本斷交,對日本而言,2022 年是所謂的「日中国交正常化」50 週年紀念,而如果有人在紀念的話,今年也是「日台斷交 50 週年」。
我們再岔題:如今,一個國家的國慶,是整個國家宣揚國威的時刻……對於軍國主義已經不流行的今日世界而言,甚至可能是唯一能大秀國力的時刻。
所以,國慶活動,可能會辦閱軍、辦遊行、辦「社會各大團體到場慶祝」活動。對台灣人而言,這是一場專屬於台灣的活動。照這樣說來,國慶上會出現其他國家的祝賀活動,是很罕見的……放眼世界諸國都相同。這樣的國慶活動上,不要說是日本高中女生了,在卡內基登場的日本一流指揮家,也未必會上台表演。
而且,更特殊的是,如果以「中華民國」這個誕生於「中國」的「國家」角度,日本是曾經的「敵人」,是在戰場上打了八年的仇敵。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今年是台日斷交 50 週年;而且國慶活動上一般不會出現他國人士表演;更別提中日戰爭的過去……但是昨天,日本京都橘高校來了。
她們榮獲總統接見;她們在總統府前一邊吹響《Sing, Sing, Sing》,一邊走位排程雙十字樣——是不是讓妳回想當年《Swing Girls》威風?而你看看昨天的報紙、電視新聞與網路社群,所有聲音都被這群橘色身影迷得不要不要的——除了一些「又來的」聲音說著「日本能為什麼台灣不能」,這些聲音很快就被小小的炎上燒成無人按愛心的灰燼。
這代表什麼?
朝日新聞駐台北記者石田耕一郎採訪日本外交相關人士,表示:
「在斷交50年的此時,台灣選擇強調與日本的友情,是非常有勇氣的舉動,我希望這件事能作為一個契機,讓日本年輕世代思考,台灣是我們非常重要的鄰居。」
石田記者也採訪了東京外語大學的中日關係專家小笠原欣幸教授,他表示:
「蔡總統的演說裡,表示為了對抗中國,台灣全體必須強化包括『經濟力』或『社會保障制度』等等能增強整體社會『韌性』(しなやかさ)的準備。雖然總統也談到了要強化軍事力量,但並沒有強調台灣『全民皆兵』的概念。」
「要培養整體社會的韌性,是需要時間的。在蔡總統的演說裡,並不是只注重在中國武力傾軋步步進逼的部份,這是很有意思的。」
「蔡總統沒有告訴大家,『中國是不會打過來的所以大家安心吧』,她認為對侵略進行準備是有其必要,這幾年內確實有可能會發生危機,反過來,她告訴全國人民與國際社會:『台灣有值得被全世界一起保護的價值』,希望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援與協助。」

從小笠原教授提到的這一點,再看看遠道而來的橘色惡魔,「為什麼國慶會邀請日本高中女生表演」的疑慮,便可以一掃而空:台灣對全世界的經濟與製造業都有很大的貢獻,在這個共軍持續侵擾台灣領空的 2022 年,我們期望全世界的朋友一起重視這個問題,而日本對我們來說,是「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隔門鄰居……甚至是文化上、血緣上、歷史脈絡上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兄弟家人」。
所以,為什麼我們不能請遠房家人一起過生日?
今年是台日斷交 50 週年,但對於邀請橘高校的台灣方面、對於放心讓橘高校樂團成員們來台灣的家長們、研究中日關係的教授……還有更多喜愛日本的台灣同胞們來說。這場橘色惡魔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的十多分鐘國慶表演,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