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如人生:Capote 柯波帝其人其事(中)

在談論柯波帝1966年寫下他畢生最重要著作”冷血”之前,我們先來試著談談這位人稱”天才”與”怪胎”的柯波帝,在當時是以什麼樣的奇詭形象生活著,讓後世的人們對他至今仍無法蓋棺論定。

在哈波李的描述裡,我們得知柯波帝並不高大,彷彿長不大的小孩一般,而他天生的娃娃嗓音與出人意料的舉動,更加深了一般人對他的特殊印象,在當時文壇已饒有名氣的他,與其說是名作家或是文學大師,倒不如說彷彿是誤入文學殿堂的頑童一般,處處與傳統文學創作者的形象相牴觸,卻又好像輕易地就可以出口成章,談笑間可以突地顯露機鋒。沒有人可以理解柯波帝的下一步舉動是什麼,就如同他早年即毫不掩飾自己同性戀的性向一般,在那個民風尚未開放的年代裡,他似乎是自由而無拘無束的。

148090085.jpg
這次我們將把焦點放在柯波帝與他的好友哈波李身上,他們之間一生的仇恨與友情

他有多自由開放呢?說起來可能比現代許多所謂的異端還異端,像是同性戀這件事來說,由於他很早就已經出櫃,一般人對他的同性戀身份並不陌生,他在派對上也可以毫不害羞地把同性戀當作笑談,雖然這在五六零年代仍然是十分異常的舉動,但柯波帝更誇張地,他大肆宣揚他的性伴侶身份,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甚至一些他根本尚未謀面的人,他也可以誇張地形容他們之間的性愛細節–儘管對方可能是百分百的異性戀,他也要堅稱對方骨子裡是百分百的同性戀!

到這地步,基本上已經不能算是派對裡的輕鬆笑話,而是嚴重的人身攻擊了,但是柯波帝仍然毫不在乎,而除了那些衛道人士與當事者本人會感到噁心厭惡之外,一般的民眾早就擺好折凳,抱著看好戲的心態,暗暗滿足自己八卦嗜血的劣根性,本質上根本是把柯波帝當成是舞台上的小丑,等待他明天在報章雜誌上,又會如何地興風作浪,說些他們想像之外的新奇事物與醜陋內幕。

Truman-Capote-New-York.jpg
柯波帝似乎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走在搞怪流行的尖端

但在談笑風生的背後,柯波帝背負的其實是遠比常人想像還重的壓力,畢竟世俗的眼光每分每秒都在注視著他,彷彿是等待著下一秒就會發生的失敗,等待著對他的失態放聲大笑,笑他娘娘腔的口音,笑他奇裝異服的打扮,笑他富爭議性的性向,甚至,嘲笑他最重要的文學才華,柯波帝儘管再不在乎外界的雜音,對於寫作上的堅持是他說什麼也不能放棄的,但在沉重的壓力之下,加上他本身好大喜功的個性,柯波帝那副伶牙俐齒,卻常常在一些無關痛癢的玩笑之外,每每作出一些攻擊文壇同業的激烈言論,不管是對與自身立場相反的敵人,甚至是自己最親密的朋友,柯波帝也像發了瘋般無的放矢,像是最有名的”梅岡城故事代筆事件“,他攻擊的對象竟是自己的摯友,哈波李。

哈波李小時原本對文學興趣缺缺,是因為好朋友老早就對寫作着迷,才開始她的撰文生涯,一開始她原是要跟隨父親的職業,往研習法律的路上走去,甚至已經去就讀阿拉巴馬大學的法學系,但是最後仍然沒有唸完,即使後來轉學到哈佛繼續學習,也只唸了短暫的一年,就到紐約去工作了。

哈波在紐約一開始是從事航空公司的工作,但也沒多久,朋友們鼓勵她繼續寫作,不但給她一些相關的工作,也有錢財上的資助,沒多久,她就開始了柯波帝的助理工作,跟他一起到堪薩斯州去探訪滅門血案的經過,一邊負責監督幫助柯波帝的採訪工作,一邊繼續自己的寫作。而在她持續產出一些短篇故事不久,總編輯鼓勵她往創作小說的方向發展,而在1960年,她終於寫出了名聞千古的梅岡城故事。

08-174418_0x420.jpg
柯波帝與同樣驚世駭俗的安迪沃荷

她的創作中心主旨很單純,是以自己的南方人民為主,敘述南方濃厚的人文風俗,不以激烈的批判來控訴當地封閉的偏差文化,而是以在地人的身份,去描寫南方百姓樸實辛勤的生活,從中去闡釋他們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思想與行為,可以說是一種沉默踏實的論述,在文風上與同為南方出身的柯波帝,可以說是南轅北轍大不相同。

梅岡城故事可以說是爆炸性的竄紅,隔年旋即獲得了美國文學的最高榮耀-普立茲獎,不但當時引起一陣風潮,時至今日梅岡城故事仍然是市場長紅的暢銷書,還被列為美國文學正典的行列,一個作家一生能寫出一本這樣的著作,可以說是每個執筆者畢生的夢想,而哈波當時只不過是34歲的青壯之年,而梅岡城故事只不過是她的第一本書。

mockingbird
梅岡城故事封面

但哈波李畢生也就只寫過這本書,她之後的發表也都是零碎的雜誌文章,她自己過著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哈波李這一位眨眼即逝的流星才女,當時社會上對她特異的舉動不太能夠理解:為什麼不再創作呢?為什麼不在公開場合發表她對創作的看法呢?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餘,許多有關”梅岡城故事是否為她本人所寫”的疑問也開始四處流傳,其中最讓大多數人懷疑的,莫過於哈波的童年好友柯波帝,是不是有幫過好朋友執筆呢?或者…梅岡城故事根本就是一本柯波帝著作?

這個問題到近代仍然是文壇百年懸案,以寫作手法的角度來看,梅岡城故事用詞平實簡單(因為書中敘事的女主角只是一個小女孩),主旨發揚了真正的正義公理精神,這與哈波自己的沉穩低調處世態度,至少看起來比較符合,你能想像一個滿口尖酸笑話的怪胎,會寫一本打破種族藩籬的正道之作嗎?

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哈波著作這本書的期間,前半段有大半時間是跟隨柯波帝一起旅行,也許哈波有跟柯波帝討論過書中故事的措辭與架構,或與這位文壇前輩研究過寫作上的技巧,甚至…以好友的身分請柯波帝代筆,畢竟以一個新秀創作者來說,要獨力完成梅岡城故事這本將近三百頁的著作,就常理上來看,並不是一件可以輕易做到的事。更重要的,如果這本書真是哈波所寫,她為什麼不出面証明自己的清白?難道真是問心有愧羞於見人?

jackdunphyNyungcapote
柯波帝與他的親密愛人Jack Dunphy(電影裡由Bruce Greenwood飾演)

儘管真正的解答爭論不休,不過由於哈波李並不出面解釋這個問題,導致好奇的群眾也只是處於猜測的情況。就在這個時候,心魔日漸龐大的柯波帝,可能是出於忌妒–因為雖然他有那麼多暢銷著作,但他卻遲遲無法摘下普立茲獎的榮耀,可能是出於歧視–哈波李也是受到自己的鼓勵才開始撰文之路的,在那之前她還只不過是個航班劃位員(好一點,也只不過是個無趣的律師),甚至可能是出於真相的立場……

他出面宣稱,這本書的確是有一部分是由他自己所撰寫的,更重要的,全書的寫作概念都是由他所構思的。霎時之間,似乎人們的愛看八卦心理被徹底滿足了,社會上的公評之聲沸沸揚揚,但不只如此,更要命的是,哈波的編輯也出面證實這件事,他們甚至出示了柯波帝寫給哈波的信件,裡面的確是柯波帝對於哈波新書的建議與指點。這可以說是關鍵性的證據,雖然絲毫無法動搖梅岡城故事是本好書的地位,但是真正的作者是誰這件事似乎已經有個非正式的結論,但是支持哈波的一派,也舉出了更多反對柯波帝的觀點與之對抗,就這樣,四十年來這本偉大著作的論爭絲毫不曾間斷。

2015-07-14_new_11130982_I1.JPG
哈波李近照

諷刺的是,這明明是一本傳達人性光明面的小說,卻帶來了這麼多紛亂喧囂的論爭,其中有些攻擊甚至近趨於醜陋,當然,包括柯波帝當時的震撼性發言,如果書真是由他撰寫的,那還算是挺身說出真相,但如果他的論點全是虛假指控,那他出自於忌妒與不滿的謊言不但深深地傷害了自己終生的摯友,更讓自己的形象印上更不堪的污點與罵名。

而就在日前,這歷時四十年的懸案,似乎劃下了句點。今年三月三號,阿拉巴馬州歐本大學退休的歷史系教授Wayne Flynt,研究發現當年被認為是鐵證的那封信件,完全是假造的,哈波李的的確確是自己一人寫完了梅岡城故事,柯波帝的指控全屬謊言。目前仍在世的哈波李仍然未對這項新聞發表任何言論。

她的沉默態度一如往常,似乎如同梅岡城故事裡的主角芬屈律師一般坐在家前院的搖椅上,靜靜地看著這件對她傷害勢必很大的事件落幕。公道自在人心,外在的攻擊也許殘忍不實,但是我們必須堅信,真實的正義的確存在著,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總有一天,遲來的正義將會還給我們真正的自由,一如哈波李與她書中的芬屈律師一般。

12WATCHMAN-master315.jpg
梅岡城故事電影版裡的名場面,芬屈律師與小女兒坐在搖椅上

(這一段歐本大學教授Wayne Flynt接受電台訪談,解釋他所發現的事實真相經過之全程錄音,請參照此處收聽:“Letter Puts End to Persistent ‘Mockingbird’ Rumor”)

我們可以看到,柯波帝儘管身為人人稱羨的風流才子,但是他卻無法抗拒內心驕傲忌妒的慾望誘惑,做出了許許多多自毀身價的憾事,接下來,我們繼續深入柯波帝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也就是冷血這本書的寫作過程,看看他如何藉由這本書,再度地滿足自身無上的虛榮,卻同時也真正面對內心最醜陋的惡魔,在冷血出版之後,他再也無法寫出第二本長篇小說,最終步上自我毀滅的悽慘道路。

capotemain.jpg
當年青澀的柯波帝,對照他人生終點的下場令人唏噓

(後話待續)

系列文章:
戲如人生:Capote 柯波帝其人其事(上)
戲如人生:Capote 柯波帝其人其事(中)
戲如人生:Capote 柯波帝其人其事(下)

10則留言 追加

  1. uhc表示:

    今天看到梅崗城故事的中譯本上市了,誠品現在打79折。想到龍貓兄有介紹過特地來說一聲。

  2. uhc表示:

    我把這本書看完了。確實是個好故事,不過翻譯不是很好,有些地方還可以猜猜原文可能在寫什麼,有些地方連猜都猜不出來。我不禁要懷疑自己買到的是翻譯書還是腦筋急轉彎。而且越到結尾越嚴重。

    另外這部電影的DVD也上市了,順便好康道相報一下。

  3. totorojack表示:

    不會吧…不會吧…..難不成舊版還比較好嗎…..我查了一下…
    編/譯者介紹
    商辛
    1925年生,資深報人、譯者,目前旅居美國。

    看起來具備了好譯者的條件呢….

  4. uhc表示:

    我覺得這位譯者應該是完全照原文一句一句翻,所以會有:「我也還活著,雖然無聲無息。」(前言)、「模仿鳥還再說它該說的,沒有序文,而它已經問世這麼些年了」(同樣來自前言)這種句子出現。雖然意思可以理解,不過中文念起來就是怪怪的。

    這樣的翻法用在對話中就顯得更難理解了。隨便舉一個兩人對話的例子:

    (前情提要:做律師的爸爸要幫黑人辯護。他擔心黑人一個人待在牢裡會碰到其他人來找麻煩,於是深夜裡守護在監獄外頭。主角跟哥哥跟蹤父親,正巧看到城裡的人聚集在監獄門口與父親對峙。)

    「華德,你們大可以掉頭回家去了,」爸爸說得輕鬆,「亥克戴特(uhc: 這是書裡的警察)就在附近。」

    「去他的,」另一個男人說,「亥克和手下陷在樹林裡,不到天亮出不來。」

    「真的?怎麼搞的?」

    「叫他們去獵鵴鳥。」簡潔的回答。「芬鵸先生,你想是不是?」

    「我想過,可是我不相信,那樣,」爸爸的聲音還是一樣,「事情就有變化,對不對?」

    「唔,」另一個低沈的聲音說:這話的主人是一道陰影。

    「你真的認為如此嗎?」

    (第15章,219頁)

    上面的對話我從第三句就開始昏了。還有很多是跟劇情有關的,怕影響閱讀樂趣就不摘錄了。雖然簡介寫他是資深報人、譯者,但是用Google查了一下這個名字只有找到《梅岡城》是掛他的名字。

  5. 小麥表示:

    感謝龍貓大大的這篇文章,特別是Wayne Flynt教授的電台訪談連結,
    讓我這個Haper Lee忠實粉絲覺得沈冤得雪!(可惡的Carpote!)
    不過uhc的意見,倒有點不同意見ㄋ
    我個人覺得譯文還滿流暢的呀,而且有種特別的文學氛圍,
    彷彿帶領我進入幾十年前的美國南方小鎮,我覺得很生動很贊耶~
    我自己是幾年前先看過原文最近再看到這個版本的,
    覺得從一些小地方可以看出譯者功力很高,而且是花了心思
    舉例來說,譯者把Tom Robinson稱呼律師法官「suh」這種黑人腔、土話
    譯成「您哪」而不是譯成「先生」(我之前看過其他版本根本省略不譯)
    我就覺得特別精采,
    是我們在談翻譯理論「動態等值」(dynamic equivalence)很好的範例…
    至於uhc引用的這段文字,我在書裡讀的時候也覺得很好哇~
    譯者有注意到口語說話的方式,也是我特別欣賞的地方…

  6. konchou表示:

    我有一本學生書局出版的舊版本,譯者是「耿邇」,我不曉得和「商辛」是否為同一人
    ,如果不是,那麼這位「商辛」就涉嫌抄襲了。我對照了這二人的譯本,發現除了人名作了更動,其他內容、句子完全一樣。出版的書局應該主動徹查此事。

  7. totorojack表示:

    ㄟㄟ!konchou君說的事可是比翻譯爛還嚴重喔!
    不知道苦茶兄那邊手上有沒有這個學生書局的版本,如果抄襲屬實….那麼我覺得新版翻譯有點文言文味的問題,也許就是這個原因……

  8. 顏九笙表示:

    另有一種可能,是新版本來就買了舊譯稿做修改然後出版,原譯者基於某種考量用了新的筆名。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