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薩斯州的Holcomb / 侯孔鎮是一個十分不起眼的小鎮,甚至連堪薩斯人都把侯孔鎮稱作是out there / 化外之地,不過在數百年以前曾經有很多印地安人居住在這裡,在當地可以發現許許多多的小土塚,可能是當年印地安人用來舉行慶典或宗教儀式的設施。
但是數百年過去了,除了這些土塚之外,這裡什麼也沒有留下,只剩下日夜不停咆嘯著的野風與一望無垠的平原,這裡的人民過著勤儉務實的生活,他們的性格如同他們腳下的土地一般堅硬而沉默。侯孔鎮就這樣靜靜地坐落在堪薩斯的西方,彷彿時間在此處被凍結了,任何變化永遠不會造訪這裡。
赫伯與邦妮克拉特的墳墓,至今仍有人憑弔
Herbert Clutter / 赫伯克拉特是一個典型的侯孔鎮居民,他擁有一個叫River Valley / 河谷的小農場,平常勤奮於耕種工作,不但不抽菸喝酒,甚至連咖啡都不喝,曾經擔任堪薩斯州農業協會的主席,也是教會裡忠實的教友,幫過教會募款以建立學校,也曾在主日學當過老師,可以說在當地是很受敬重的人物。他的妻子Bonnie Clutter / 邦妮瘦小嬌弱,幫助赫伯管理農場的事務,也含辛茹苦地把四個小孩拉拔長大,天生的神經質讓她有著憂鬱症的症狀,加上每天農務與照顧小孩的繁忙,讓她長年以來的身體一直為病痛所苦,但是朋友們都認為她是個可愛又值得敬佩的小婦人。
赫伯家的長子與長女都已經長大成人,搬出去建立他們自己的生活,家裡只剩女兒Nancy Clutter / 南西與老么Kenyon Clutter / 坎農,兩個人都還是高中生,南西在學校是萬人迷,雖然已經有了男朋友,但身邊常常都有一堆趕不走的蒼蠅圍繞著,是很出風頭的女生,弟弟坎農卻大相逕庭,不知道是因為處在善於交際的姐姐龐大陰影之下,還是繼承了父親的寡言老實,他總是獨來獨往,在團體中總是很沉默地不發一語。
畢業紀念冊上的南西與坎農
赫伯家從哪方面看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中西部家庭,儘管男主人算是小有地位,但經濟上也只能算是小康階級,一家人住在河谷農場附近的房子裡,春夏秋冬過去,過著日常不變的生活。但在1959年11月15號清晨發生的事,把赫伯家的平靜永遠地打破了,從此不再有南西與坎農開朗的笑聲,邦妮溫柔的叫喚與赫伯揮汗在農場上開墾的身影也從此消失,侯孔鎮原本的安寧氣氛也一夕之間再不復見。
南西的男朋友Bob Rupp / 鮑伯半夜跑去與南西相會,兩人甜蜜地說天道地。彷彿期待黎明永不到來似的,最後鮑伯才依依不捨地與南西道別,而在他離開不久,一台陌生的車子開近了赫伯的住處。兩名帶著刀子與獵槍的不速之客侵入了這個沉睡的家庭,手法俐落地屠殺了赫伯一家,赫伯的喉嚨被刀子狠狠地切開,坎農雙手緊縛著,被拖到地下室以獵槍解決,南西與邦妮在她們各自的床上,被獵槍瞄準頭部開槍致死,鮮血噴滿了平常總是邦妮整理地乾乾淨淨的房間,而地下室宛如畜牲的屠宰場一般,當年在那裏遺留的血跡似乎是滲進了灰泥壁之中,到今日還依稀可辨那殘忍的痕跡。歹徒翻箱倒櫃,把家裡所有的家具都搞得凌亂不堪,但只有少許的現金被搶走了。無疑地,這是一宗滅門搶案。
由於赫伯家平日與鄉里相處良好,所以初步便排除了與人結怨的因素,嫌疑最大的無疑為最後與南西見面的鮑伯,畢竟他是最後一個見到他們還活著的人,但是在密集的審問之下,除了讓哀痛逾恆的鮑伯更加傷悲之外,並沒有辦法找到關鍵性的破案因素。就在這個時候,兩位從紐約來的訪客,到達負責偵辦此案的Alvin Dewey Jr. / 小厄文杜威辦公室門口要求訪談。
左起柯波帝、小厄文杜威(電影中由Chris cooper / 克里斯庫伯飾演)與他的老婆,厄文平時是很少露出笑容的,這是一張難得的照片
赫伯家血案原本可能如同其他中西部發生的殺人案一般,迅速地被堪薩斯的強風從人們記憶之中吹散,但是柯波帝與哈波李的到來,讓這個案件變成美國史上的重大事件。甚至到了四十多年後的現在,侯孔鎮的居民仍然無法忘記這件血腥的歷史。
這件血案是如此的突然與殘酷,但是美國中西部在五六零年代,濃厚的血腥味似乎總是縈繞不散,讓這件血案看起來似乎又沒那麼重要:著名的Charlie Starkweather / 查理史塔克維德從1957年開始,帶著他還未成年的小女朋友,一路在內布拉斯加與懷俄明兩州狂殺了十一人(電影Badlands / 窮山惡水與Natural Born Killers / 閃靈殺手都是由此事件改編,相信The Frighteners / 神通鬼大裡的兇手也是脫胎於此),1961年George Ronald York與同夥開著車沿路殺了七個人,看起來胖胖又乾淨的大學生Lowell Lee Andrews用21顆子彈,把他的爸爸媽媽與姐姐一起送上西天(在電影裡他比殺死赫伯家的兇手們早一步上吊刑台)。
似乎有一股嗜血的衝動在這些平凡人的血液裡流動,一瞬之間就把他們變成下手不留情的殺人魔,原本應該是平靜祥和的中西部到底出了什麼事?這股殺人風潮讓全美國都為之震撼。
殺人只是因為無聊,成為全國媒體明星的查理史塔克維德
善於捕捉潮流的柯波帝聞到了這股血腥氣息,當時的他似乎已經疲憊為名人做些錦上添花的報導,他要更強烈地、更不平凡地、更能深深捉住讀者好奇心理的報導,赫伯家不幸的消息讓他抓到了先機,善良的一家人遭到不明兇手殘酷謀殺,這是一個絕佳的報導題材,他決定用一種全新的寫作手法來描述整件事。這有可能是他寫作生涯的轉捩點,更有可能讓他拿下他冀望已久的普立茲獎。於是他便與好友哈波李一同前往堪薩斯,拜訪堪薩斯調查局的小厄文杜威,試著用他的如花妙筆與口才,去挖掘這件血案的背後真相。
經過了將近九千字,我們終於要進入”柯波帝:冷血告白”這部電影了,大家還醒著嗎XD?
就如同電影所描述的,柯波帝的到訪馬上在當地引起一陣旋風,他那奇異打扮是許多人第一眼為之吸引的第一印象,柯波帝為了”入鄉隨俗”,把服裝的東岸風格改為他所謂的”西部風”,穿上了麂皮服飾與西部帽,孰不知一個外地人作這種特異”在地”打扮,反而更容易引起一般人的注意,當然我們不知道這種反效果,是柯波帝無心還是刻意的期待?但這很明顯地讓他的訪談工作更加地困難,這在電影裡有很簡短但貼切的描述(在杜威辦公室裡有很逗趣的對談),還好同行的哈波李解決了這個問題,她樸實的外表與誠懇的口吻,讓柯波帝的調查能夠繼續下去(這部分在電影裡,柯波帝他們到學校找尋線索的橋段中也詮釋出來了)。
戴著牛仔帽的柯波帝
也許是老天有眼,也許是命運要讓柯波帝寫下這本書,藉著芭樂票的線索,無名兇手很”幸運地”被找到了。原來赫伯平日手頭上沒有什麼現金,都是使用支票作為消費媒介,因此兩名兇手:Perry Edward Smith / 派瑞與Richard “Dick” Eugene Hickock / 狄克才會在赫伯家一無所獲,只能靠著空白支票換取現金,而就在賭城他們使用支票時被當場逮補了,但若非支票的緣故,他們倆可能這輩子都無法被抓到。
原來他們的行兇動機,是在牢獄中聽到了曾在赫伯農場工作的獄友Floyd Wells所述,赫伯家有大量現金,家中常備有萬元以上的鈔票,他們才因此動了行搶的念頭。就動機與證據上,派瑞與狄克根本與此案件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柯波帝的工作也可能化為簡短報導一則,但是兇手的被捕,讓柯波帝有了著力之處,而靠著他與厄文家的交情,使他能與兇手更進一步地對談,進而獲取到更珍貴的資料。在與兇手訪談的過程中,柯波帝陸續地完成了”冷血”的手稿,並且出版了冷血的首版,為了取得更多的真相,柯波帝甚至自費請律師打官司,試著為兇手平反,或判處較輕的罪行,但在六年之後,派瑞與狄克在一個下雨的夜晚,仍然站上了吊刑臺,結束了他們短暫的生命。
前往受審的派瑞與狄克,他們穿著黑西裝,左邊稍遠處為派瑞,右邊鏡頭前為狄克,可以看出派瑞與電影中演員長相上的差距
柯波帝與兇手之間的情誼,是這部電影的重心I,不禁令人懷疑他與兇手們,尤其是派瑞,到底有沒有所謂的曖昧情愫?這個問題與柯波帝生命裡其他幾個神秘謎題一樣讓人疑惑,柯波帝與派瑞的生長背景在客觀角度上實在是太像了。如同柯波帝在電影所說的:”就像我與派瑞在同一個房子裡長大…而有一天他從後門出去,而我從前門離開”;兩個人都父母離異,之後都是跟著母親生活,母親都有酗酒的毛病,都是獨子(派瑞的姐妹都早死,除了一個姐姐),都有出色的藝術天份,情感上同樣的纖細,都有生理上的障礙(柯波帝的童稚嗓音,派瑞因車禍而跛腳)。柯波帝震撼地發現派瑞與自己的相同處,並且似乎與派瑞建立起特別的信賴關係。
派瑞在獄中所畫的耶穌,可以看出他的繪畫天份
這是同性戀情?看起來應該是,畢竟柯波帝長期在上流社會打轉,接觸到的都是出身高貴的名流,要找到一個與自己如此雷同接近的人是很困難的,就同病相憐的角度,發展友誼以上的感情是可以想像的。但是導演更深一步去探討柯波帝行為背後的情感因素,似乎不是單純的愛戀那麼簡單,從劇情裡的一個小地方就可以了解。
當派瑞察覺到柯波帝已經開始把他們的對談撰寫成書後,詢問他寫作的進度,雖然柯波帝此時已經寫了幾個章節了,但這時只見他臉色不改地淡淡說著,”我還沒開始動工呢。”
如果就一般戀人相處的心理,把對方的經歷寫下來作為日後平反的根據,是可以被理解的,但為什麼會刻意隱瞞這件事,也許可以代表寫作者本身的意圖,並非只是單純地為愛人脫罪,而是把這個案件當作新鮮珍奇的獵物一般,作為自己紓發文筆的對象。簡單地說,派瑞這樣地對柯波帝坦誠以對,只是讓柯波帝收集到了更多寫作的材料而已,而根據這些材料,他行雲流水的創作能力得以找到宣洩的出口,可以讓他再度成為所有人目光的焦點,所以可以總結地說,柯波帝的目標就是那舞台上絢爛的水銀燈,讓大家讚嘆他那寶貴的才華,就如同哈波在電影裡說的:”你愛的只是你自己”。
電影裡的派瑞(右)與狄克(左)
電影在這部份的處理手法可以說是簡潔直接的,就算觀眾沒有從柯波帝絕妙的細微小動作裡發現他的極度自戀,劇情也藉由哈波李與其他人的口吻明確地說出,這一切柯波帝的行為,只是為了滿足他無上的虛榮,而為了前後呼應,電影開始不久,導演更安排在火車上由車掌表演的一齣鬧劇,來顯示柯波帝可以花錢、花時間..甚至安排一切來證明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不過雖然可以讓觀眾立即感受到柯波帝性格上的劣根性,但也就是因為如此,這種手法也顯得過於明顯,明顯到甚至不能稱為刀斧痕跡太深,因為連”你愛的只是你自己”這類台詞都出現不只一次了,在菲力普西蒙霍夫曼這般唯妙唯肖的演技之下,還要使用這麼近似強迫性的表現方式,把感覺說的太破,是電影很明顯的缺點之一。
不過如果柯波帝只是單純地把派瑞等人當作利用的工具,那這齣戲劇便無法充滿那麼大的衝擊性,同樣地從很多地方可以窺見,柯波帝是真的對派瑞有著不同一般的感情,派瑞也對柯波帝有著深厚的信任,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柯波帝內心的兩種情緒互相對抗,尤其是在他得知兇手即將行刑的橋段,他難過地在床上不肯起來,愛慕與利用兩種完全相反的動機在他的心中擺盪,而內心其實脆弱的他只能選擇逃避這一條路。最後他面對派瑞與狄克淚水四橫的場面,更可以看出,經過這六年的上訴、駁回、再上訴,對雙方都是一種漫長的折磨,也許當初柯波帝只是單純地想要找到新書的題材,但當他深入其中才發現無可自拔,才面對到自身的懦弱與惡劣,而最後只能用流不停的淚水來表示自己的歉意。
派瑞很明顯地是被背叛了,但是這個可憐的生命到最後一刻,仍然沒有對柯波帝轉愛為恨,而是化為淡淡的無奈,他只是希望柯波帝能來看他們最後一眼。最後的行刑,派瑞他們正式結束了這歷時六年的苦痛,但對台下身處在黑暗之中的柯波帝來說呢?這也許才是真正痛苦的開始,冷血這本書獲得了驚人的暢銷,但是這份光榮卻是建築在自己的背叛之上,他徹徹底底地背叛了喜歡的人,在他的心中同時存在著極大的愧疚感與虛榮心,儘管外界並不了解這其中的種種原由,但他卻必須背負著這兩種極端的情緒繼續活著。柯波帝也許是第一次真正看清自己狡猾的真面目,而更淒涼的是,在沒有人可以原諒他這份愧疚的現在,他仍然必須每天展現微笑,去面對他以往樂於存在的浮華世界。
Clifton Collins Jr.飾演的派瑞不慍不火,儘管他與真實的派瑞長相相距甚遠,但是他很盡責地扮演這個內在纖細的兇手,把那份胸懷大志但卻在人生旅途上屢屢踏錯腳步的鬱悶給表現的很好,幾個每每有話想說又說不出口的表情十分動人,更讓他與柯波帝的幾場戲極具說服力。
冷血會寫的那麼好,除了題材與柯波帝流暢的文筆之外,我想在某種角度上,這也是柯波帝內心的一種告白,書裡他的所見所聞,等於是他發現自身內心的經歷過程,當柯波帝付出一部份生命所寫成的這本書真正出版以後,也許他內心的某個部份就已經永遠的死去了,他也許無法再度相信別人,無法再度真誠地愛上別人,也許同樣地,無法再度愛上自己了。
當然,柯波帝的內心世界波盪,誰也永遠猜不到,但是之後的柯波帝真的是衰退了,彷彿一瞬間就變老似的,接下來所寫的文章都屬於短篇小說,他仍然是出版社的愛將,集結他過去的短篇而出版的選集與劇作仍然是書店排行榜上的熱門書,但是他再也寫不出任何長篇故事了,即便是宣傳地漫天價響的Answered Prayers / 應驗的祈禱,最後也沒有完成。晚年的柯波帝不但醜聞與批評纏身,而且還深陷在酒精與藥物之中,
更糟的是,他不但繼續謾罵那些他看不慣的人事物,甚至言論攻擊他的老朋友們,在公開場合現身時,因為服用太多藥物與酗酒,體態癡肥衰老的他常常做出行為古怪的瘋顛舉動,這時的他已經幾近神智不清,不時宣稱他所看到的幻象云云,五十多歲的柯波帝已經不再是媒體的寵兒,昔日身著華服談吐敏捷的名作家,早就不知道消失到哪裡去了。而就在1984年八月二十五號,柯波帝在他六十大壽前一個多月,因服用藥物過量而死在名電視主持人Johnny Carson / 強尼卡森的前妻家,諷刺的是,生前柯波帝還是強尼節目的常客。
導演在本片的手法是很平鋪直敘的,許多地方都刻意地使用低調的敘述方式,甚至連血案的現場也是一閃即逝,如果是期待”華麗的名作家轟轟烈烈地解決慘無人道血案”的觀眾,勢必會看得昏昏欲睡,枯燥無聊,也許這樣平淡的安排是精心設計過的結果,就如同片名只是短短的Capote一個字,劇本的重心也完全地放在柯波帝這個角色之上,也就是說,柯波帝角色扮演的成敗與否代表著整部電影的成績,也可以說,就如同柯波帝的人生喜歡站在整個世界的中心一般,這整部電影的所有劇情,也只是為了襯托柯波帝的存在而已。
電影演員也重現了當年柯波帝與派瑞的合照,他們之間是愛?還是利用?
而無論有沒有見過柯波帝本人的觀眾,看到菲力普西蒙霍夫曼的表演,都可以信誓旦旦地說,他演的就是柯波帝本人。
因為菲力普西蒙霍夫曼為了演出柯波帝,不只是減肥、變化聲音、學習女性化動作而已,除了這些外在因素,更重要的是他把一個人物情感上的多面性給表達地淋漓盡致,柯波帝在派對上大開玩笑的狂放,在監獄裡賄賂典獄長的奸邪,在面對派瑞詢問目的時的漠然,在最後辯解自己真心時的眼淚,他把喜怒哀樂給完全釋放開來,所有的情緒表現都是合情合理恰到好處的,讓所有的觀眾在這114分鐘裏相信並且認識,這個銀幕上的人物是真實存在的,如果我們今日能見到柯波帝,他就是這個樣子,即使不認識柯波帝的人,看完電影後也會自豪地說,我認識柯波帝,因為霍夫曼把柯波帝的一切確實地傳達到觀眾心中了。
說實話我並不能理解,霍夫曼在本片的活力是從何而來,因為他的演藝過程裡並沒有給他這麼大的發揮空間,我也僅僅知道他有很長期的舞台劇表演經驗,但霍夫曼是不是真有如此強大的演技力,會不會是一片明星,我不得而知,接下來要出演的Mission: Impossible III / 不可能的任務三更不可能讓他有深入詮釋角色的機會,但是光就這次柯波帝:冷血告白裡的表演,拿到去年的奧斯卡上與Jamie Foxx / 傑米福克斯相比,甚至是前年的Sean Penn / 西恩潘與2003年的Adrien Brody / 亞卓安布洛迪相比,都是壓倒性的勝利,不全然是霍夫曼比這些出色的男演員演技還高超,有一大半的原因在於柯波帝:冷血告白給予霍夫曼一個寬敞的舞台可以盡情發揮,而他本人在這個角色所下的工夫,也是所有人可以見證其用心的,給他本年度所有最佳男主角的獎項,不是肯定,而是敬意,因為他不只演好了一齣戲,戲如人生,他更把一個令人難忘的角色給活生生帶到真實世界來了。
霍夫曼四部作品的造型: Boogie Nights / 不羈夜(左上)、Magnolia / 心靈角落(右上)、Almost Famous / 成名在望(左下)、Punch-Drunk Love / 戀愛雞尾酒
柯波帝短暫六十年的歲月裡,我們見識到一支筆可以如此輕易地跨越天堂與地獄間的界線,它給了柯波帝令人景仰的光芒,也給了他良心上的沉重負擔,從”神童”到”名作家”再到”老怪胎”,柯波帝活的比他筆下的角色還多彩多姿,人生如戲,這個傳奇性的人物,如果得知霍夫曼把他給演活了,他該會有什麼樣的評語?也許他會忍不住脫口而出…
“演得亂七八糟!他哪有我那麼帥!” (笑)
Reference:
1.Pegasos:Truman Capote
http://www.kirjasto.sci.fi/capote.htm
2.Bohemian Ink:Truman Capote
http://www.levity.com/corduroy/capote.htm
3.NNDB:Truman Capote
http://www.nndb.com/people/841/000024769/
4.鍾芳玲:卡波提與哈波‧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r/1/today-article2.htm
5.Wikipedia:Truman Capote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uman_Capote
6.Wikipedia:To Kill a Mockingbird
http://en.wikipedia.org/wiki/To_Kill_a_Mockingbird
7.Wikipedia:Harper Lee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rper_Lee
8.Wikipedia:In Cold Blood (book)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_Cold_Blood_%28book%29
9.One Night on a Kansas Farm by Conrad Knickerbocker(January 16, 1966)
http://www.nytimes.com/books/97/12/28/home/capote-blood2.html
10.Bibliofemme Reviews:In Cold Blood by Truman Capote by Sinéad Gleeson
http://www.bibliofemme.com/others/incoldblood.shtml
11.In Cold Blood:A Legacy
http://www.ljworld.com/specials/incoldblood/
12.Wikipedia:Charles Starkweather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rles_Starkweather
13.SparkNotes:In Cold Blood(Literature Study Guides)
http://www.sparknotes.com/lit/incoldblood/characters.html
系列文章:
戲如人生:Capote 柯波帝其人其事(上)
戲如人生:Capote 柯波帝其人其事(中)
戲如人生:Capote 柯波帝其人其事(下)
寫得太有趣了,這是本年度最佳介紹文章.如果有誰看了這篇還不會想仔細去看這部電影的話,那此人實在敷淺的可以…
滑翔機兄真是給我太大的讚美了~真的不好意思~~說不定看了電影之後反而覺得我描述地太誇張了呢XDXD
今晚急著出門,就忘了補圖了~~現在補上一些珍貴的圖片,讓大家更能體會當時的氣氛~
太精采了,不知道龍貓兄寫這篇花多少時間?
我寫一篇介紹就想了好久,下筆還是覺得很不生動,實在是有點沮喪>
事實上應該分成四篇的,但是寫第一篇的時候,標題不小心寫了(上)..結果就只好分成四篇了..orz
造成第三篇的篇幅有點太長…
這一篇是從今天中午十二點開始起筆,整整寫到晚上七點….最後是受不了肚子抗議,跑出去吃飯,回來又花了一個多小時加上圖片以及潤飾…
其實寫字是很快的,構思需要花很多的時間,所以uhc兄千萬不要灰心,我找這些資料並加以研讀也花了好幾個晚上,準備充足之後,寫起來就比較容易,我相信uhc兄的暗黑火鳳凰文章也一定會很精采的!!XD
介紹的很精采
真的好詳細喔
整個資料收集與敘述上
真的超用心
真的寫的太讚了!
無話可說的讚!
未看先推!
其實用了「上」還是可以分成三篇以上
上,中上,中下,下這樣XD
同理,要分成九篇或是十二篇也是完全OK的
寫的真的非常好!
一直對這部電影與主角有濃厚的興趣,
但資料卻不多,
所以很謝謝版主的用心!^^
但我一直還是有一個疑問:
原書名「冷血」的由來到底是什麼?
指的是那2個殺人的兇手?
還是背叛朋友的柯波帝自身呢?
又或是意只其他?
我一直想確切的知道這一點。
不知道版主是否知道?
大師兄你這什麼九品官”文”法啊……
錦豐兄~In Cold Blood在書上市時就是這個名字,既然柯波帝還活著,應該不太可能是自己罵自己吧XDXD,冷血指的應該是兇手下手的心態,但是也暗指我們每個人都有冷血的一面,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發出來….
冷血這本書我並沒有全本看過,只能在網路上找到英文版本,選定幾個章節慢慢一句一句看,實在是有點吃力,希望國內出版社快重出啊~~~
岔題提一下,講到冷血這本非虛構小說,很多人都會提到村上春樹的”地下鐵事件”,描述震驚日本的沙林毒氣事件的相關人士:被害者,他們的親友,甚至是加害者,在這次事件之後他們的心理反應,村上春樹與這些相關者進行了訪談,記錄下來之後成為了這本書。
這是本很棒的書,雖然我不知道該不該被分為非虛構小說之列,但還是推薦各位有空一定要看看~~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柯波帝…..Orz
龍貓兄真的寫的太讚了~
有被平面媒體登出嗎~如果沒有~真是太可惜了~
關於男主角~有一部他被人忽視的一部電影~HBO曾播放多次~也許DVD也有的租~
你可以看到他在片中已經成型的另一種演技~我初看時也有驚豔之感~
到柯波帝時~真如你所言~他是全然放開了~ㄏㄏ~~
這是那一部片子的一點資料~供你參考~2003年的金錢遊戲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oen00285861
柯波帝他好像也兼製作人~當是為他自己量身打造吧~
很豐富精彩!
昨天剛看完科波帝,來搜尋一下背景資料所以路過
看電影前,我並不認識這個文壇話題巨星
霍夫曼真的演得很好
也感謝你精彩又詳實的介紹 😀
我才知道導演說故事的方式,確實是低調了些
但對於一些細節的處理,雖是點到為止,但我覺得已經足夠
像驚鴻一瞥的血案,對照柯波帝掀開棺木的震撼
或如in cold blood這個書名 電影裡的討論很有趣(但記不得原本的對白了..)
一方面是科波帝被詢問 書名是在描寫殺人兇手的冷酷
或在述說自己撰寫這種故事的冷酷
再對照當派瑞知道科波帝以冷血為書名的反應
還有科波帝自圓其說的反應..等等之處
再次感謝板大的精采文章 推一個
你這麼一說 有空去書店我要看梅崗城和地下鐵事件:)
“infamous”,又一部科波帝電影要上市嘍~~~有很多大牌明星出演,上次沒炒起來的柯波帝旋風,希望這次給他吹起來嘍~~~~書商該代理的要代理啊~~~~~
今天才去看完電影 覺得電影好平淡 幸好看到你這篇文章 才又更深刻了解這部電影 的很喜歡
有這篇文章的存在真是太棒了!!!
本來看完電影的感覺超冷,還想說真的是跟片名一樣,好冷~
可是看完你的評論,沒想到原來柯波帝竟是如此精彩的一個人物。
你的評論真的寫的好好,請讓我能放上你的網址在我的BLOG介紹給朋友,
THANK IN ADVICE.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7702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剛好看到遠流今年八月有出版(重新出版?)這本書。
給各位版友參考
太棒的資料文章
對於剛看完DVD的我來說
真是受用無窮.
圖文並茂令人彷彿又像看了一次電影一般
感謝前輩的精心分享.謝謝
剛看完Capote,搜尋到這篇文章。先感謝作者把各方資訊匯流,整理出一份對Truman和電影詳實的介紹。不過這部電影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Truman的玩世不恭、遊戲人間的姿態,也不是Truman找到一個生命過往軌跡雷同的人而同悲,而是兇手犯案的動機。我驚訝的是Perry的台詞 / 自白:
「他就那樣看著我,直直看進我眼睛,好像要我殺了他,好像要我成為會殺掉他的那種人。我在想:這個好人在怕我。我覺得很羞恥。我是說,我以為他是個善良的…寬大的人。直到我劃破他的喉嚨前,我都這樣以為。」
這段話使我重新思索人性。明明沒有殺人犯意的人,被這樣恐懼的一瞥,轉念之間,捏碎了四條性命,也捏碎了自己。我十分好奇關鍵而又令人畏懼的時刻。
無意間 看到你打了capote的介紹
讓我重新思考 capote 這個角色
好喜歡你對電影的理解度和描述 (好感度 大升)
如果有機會的話 可以跟你認識嗎?
摁摁~我跟樓上都有同感,你寫的真是太好!!
很流暢很豐富很詳盡呢~
重點是~最後一句 ha!
本來從很認真看看看,
沒想到看到第3篇快看完有點不滿足的時候來了這一句
(而且感覺他真的會跳起來說這麼樣的一句話 ha!)
恩~完美的句點!
這一篇寫得真是太好,讓看過電影的我更能了解這部電影的精華。
您的這一系列介紹寫的真好,我是因為看了赫本的第凡內早餐,一路從MOON RIVER-柯波帝-查到哈波李的梅崗城故事。透過這上中下的詳細介紹,也讓我對這部電影及梅崗城故事這本小說有濃厚的興趣。期待您更多對電影的影評介紹喔~
您對Capote的介紹寫得真是精采詳盡,
原本對電影還有一些串不起來的地方,
看了你的文章頓覺豁然開朗──謝謝你。
這是論文阿!
謝謝你的用心!